为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加强“博新计划”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9月28日至30日,第三届“博新计划”前沿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人事局主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博士后联谊会和“博新计划”联谊会承办。受疫情影响,论坛采取现场交流与线上参与同时进行的方式,论坛主会场设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在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10家京外高校设立了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名“博新计划”入选者参加,其中150余名为线上参与。
论坛启动仪式由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文峰主持,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副局长李猛力致辞。
论坛特邀我国第一位博士后陈和生院士、“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援鄂博士后郝浩和优秀博新人员清华大学万蕊雪作报告。张伯礼院士因参加国家重大活动未能到现场,他提前为论坛录制了视频。他殷切勉励广大博士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主动担负起历史重任,严谨求实,潜心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和生院士亲切回忆了亲历博士后初创时期的感受,讲述了他立志回国、专心科研和追赶国际同行的历程。希望广大博士后勇于担当,热爱祖国,献身科学。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学风,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现在面临的困难和危机当作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机遇,努力为解决卡脖子问题、为科学前沿攻关做贡献,最终实现科技进步、国家强大。
郝浩博士是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主动请缨调整到重症组。作为队内唯一重症中医师,他积极发挥中医药方面的专业优势有效地救治病人。他的勇敢、担当让参加论坛的博士后们深受感动。
万蕊雪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同时结合自己2018年获得由Science及SciLifeLab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的经历,鼓励学弟学妹们,只要努力本土博士同样可以自豪地站在国际顶尖科技的舞台上;要有责任感,不能辜负国家的培养,要努力使自己的科研工作不落后于国际同行。
论坛还邀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张韶阳博士做专题讲座,讲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人才项目相关情况,为博新人员科研生涯发展提供指导。
论坛设基础前沿与交叉、生物学与医药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5个分论坛,通过主报告和组内交流相结合的形式,现场参加和线上参与的博士后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借鉴。